据报道,最近欧洲那边的气氛越来越紧张,俄罗斯和北约的矛盾一天天加深,连空气里都带着火药味。波兰这次又成了风暴的中心,真是让人唏嘘。普京之前已经放出狠话,划下了红线,可惜这些警告没能阻住北约的步伐,反倒让局势升级得更快了。
事情是这样,最近波兰和俄罗斯之间爆发了无人机事件。波兰说有一大批无人机闯入了自家领空,紧急出动军队进行拦截,还击落了部分无人机。波兰这边刚刚处理完,北约各国就开始了连环动作。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个站出来,宣布派出3架“阵风”战斗机驰援波兰。紧接着英国、德国、荷兰也纷纷表态,要派兵、调装备、加防空系统。波兰国防部长当众宣布,已有五国支持,瑞典成了第五个派兵进驻波兰的北约国家。这一波操作下来,欧洲安全形势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。
其实波兰对俄罗斯的警惕由来已久。历史上的恩怨,加上俄乌冲突就在家门口,波兰的安全焦虑早就积压得不得了。一直盼着北约把“保护伞”撑到自己头顶,这次借着无人机事件,终于如愿以偿。波兰总统也顺水推舟,签署决议,允许北约军队以“东部哨兵”的名义正式入驻。北约秘书长吕特也很快宣布,启动“东部哨兵”军事行动,准备把东翼的防御网织得更密实。丹麦、法国、英国、德国等国的部队和装备,正陆续向波兰集结。
展开剩余71%外人看来,波兰这回是“如虎添翼”,但其实背后的压力也不小。北约大兵压境,虽然看起来风光,其实也是把枪口对准了俄罗斯的大门口。俄罗斯当然不可能无动于衷,表面上看强硬,其实也很谨慎。最近不仅试射了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,还把波兰的军用基地列为潜在打击目标。普京的意思很明确,谁敢越界就要付出代价,但现实是俄乌战场已经让俄罗斯分身乏术,真要和北约正面对抗,等于两线作战,风险太大。
不过北约这边的算盘也打得精明。俄罗斯忙着应付乌克兰,北约就趁机东扩,把兵力和装备源源不断地推进东欧。法国出动“阵风”战机,英国派“台风”,德国增加空中巡逻和警戒,荷兰带来“爱国者”导弹和300士兵,捷克派直升机和100人,瑞典则是新晋北约成员,急于表现,迅速派出战机和防空系统。再加上波兰自己在边境部署的4万大军,这阵势完全不像是防御,更像是拉开架势准备硬碰硬。
这场面,让人想起了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。欧洲大陆,特别是波兰和俄罗斯的边境地带,成了兵家必争之地。波兰政府干脆关闭了与白俄罗斯的边界,还要在边境部署更多兵力。与此同时,北约和波兰举行“钢铁捍卫者-25”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,而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则启动了“西方-2025”演习。两边都在较劲,谁都不想让步。媒体说现在的紧张程度,是二战结束后最危险的时期,一点都不为过。
其实波兰自己也很清楚,波兰不是北约的核心成员,更多是战略缓冲区。派兵进驻表面是安全,实际上也把自己推到了第一线。北约国家各有各的小算盘,法国想提升在欧盟的军事地位,英国不甘被边缘化,德国要保住东欧的话语权,荷兰和捷克更多是表态,瑞典则是新成员,急于证明自己。大家都想借机刷存在感,但真出事谁先上,恐怕还得另说。
俄罗斯的态度也很微妙,嘴上说得很硬,行动上却很克制。普京当然希望北约收敛,但现实压力让他不得不权衡利弊。无人机事件一出,俄罗斯第一时间否认,坚称无人机不是自家派的。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甚至说,波兰的指控毫无根据。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,这种时候谁也不愿意把局势真的推向不可控。俄罗斯更怕两线作战陷入泥潭,北约也怕被“锆石”导弹打个措手不及。
波兰这边叫得凶,其实也怕失去物流枢纽的地位。中欧班列是波兰经济的命脉之一,成千上万的货物靠这条线运输。中国的电子产品,欧洲的汽车和红酒,节日商品,全都要经过波兰。波兰一旦关闭边境,首先受影响的就是德国的工厂和匈牙利的原材料供应。企业订单减少,老百姓收入也会受损,日子不好过,情绪就容易激化。难怪中国外交部这时候发声,斩钉截铁地要求波兰确保中欧班列安全顺畅通行。
中国的态度很明确,这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,更是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关键。中欧班列畅通,企业有活干,老百姓有饭吃,大家才更理性。经济一乱,什么事都可能变极端。外交部发言人就说得很直接,中欧班列是中波、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,符合双方利益。希望波方切实采取措施,维护产业链的稳定。中方还呼吁各方通过协商解决争端,不要让紧张局势影响到大家的正常生活。
其实,这一波的危机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,背后还牵扯着经济利益和民生问题。波兰和北约想依靠武力威慑俄罗斯,俄罗斯则想借机震慑北约,但谁都不敢把桌子掀翻。真要大打出手,损失最大的还是欧洲自己。工厂停工,物价飞涨,老百姓的日子难熬,到时候再想回头就晚了。
发布于:江苏省一直牛配资-配资平台配资-网络炒股杠杆-网上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